再不停火就危险了!特朗普再发最后通牒:限俄12天达成和平协议,信号强烈

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-07-30 6 0

据财联社 7 月 29 日报道,特朗普将俄乌和平协议期限缩至 12 天,称不遵守将实施制裁,局势骤紧。

再不停火就危险了!特朗普再发最后通牒:限俄12天达成和平协议,信号强烈

特朗普(资料图)

这道通牒的抛出,并非孤立事件。特朗普团队对俄乌冲突的表态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。2023 年中期选举期间,其核心幕僚曾暗示 “可冻结战线承认现状”,如今却以强硬姿态划定时间红线。这种转变与美国国内政治周期深度绑定,2024 年大选临近,摇摆州选民对持续援乌的支持率下降 18 个百分点,经济民生议题权重上升,迫使竞选团队调整对外策略。

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态度也暗中影响着这一转变,洛克希德・马丁公司近期财报显示,其对乌武器销售额占比已从去年的 12% 降至 7%,利润空间压缩让部分军工游说集团对冲突持续的态度趋于谨慎。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泄露显示,美军在欧洲的武器库存已降至警戒线以下,部分关键弹药储备仅能满足自身 30 天作战需求,这也成为特朗普团队急于推动停火的潜在因素。

莫斯科对此反应迅速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,“任何外部设定的谈判期限都不具建设性”。俄罗斯的立场有着深层逻辑,特别军事行动开展以来,其已控制乌克兰东部及南部约 15 万平方公里区域,这些地带涵盖顿巴斯工业区与黑海沿岸农业带,被视为国家安全缓冲带与经济利益核心区。

再不停火就危险了!特朗普再发最后通牒:限俄12天达成和平协议,信号强烈

展开全文

俄乌冲突(资料图)

俄国防部数据显示,当前战线稳定,日均火力接触频次较去年峰值下降 62%,这种态势使其缺乏妥协动力。俄罗斯国内舆论也对这一通牒反应强烈,主流媒体纷纷发文称这是 “外部势力对主权国家事务的粗暴干涉”,支持政府采取强硬应对措施的民众占比升至 73%。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方向增派了 3 个机械化旅和 1 个导弹旅,部署了 “伊斯坎德尔 - M” 战术导弹系统,进一步强化了前线军事存在。

基辅的处境则更显微妙。总统泽连斯基在晚间电视讲话中重申 “不接受任何领土让步”,却未直接回应特朗普的通牒。乌克兰的困境显而易见,西方援助规模连续三个季度缩减,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 450 亿美元援乌法案中,军事装备占比降至 58%,较去年同期减少 23 个百分点。前线部队报告显示,部分机械化旅炮弹缺口达 40%,征兵动员面临 18-25 岁适龄人口储备不足的难题。乌克兰经济也遭受重创,GDP 较战前萎缩 30%,通货膨胀率高达 25%,民生保障压力巨大,不少民众对战争的耐心逐渐消磨,支持通过谈判结束冲突的声音开始出现。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行动因缺乏重型装备进展缓慢,伤亡人数已超过预期,士气受到一定影响。

欧盟各国态度分化加剧。德国总理朔尔茨呼吁 “保持外交灵活性”,其背后是德国工业界对俄罗斯能源的持续依赖,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在俄仍有超过 70 亿欧元资产。波兰则表态 “坚决支持乌克兰立场”,试图通过强化对乌支持巩固自身在东欧的领导地位。这种分歧导致欧盟对俄第九轮制裁方案谈判拖延三周仍未达成共识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提出 “阶段性谈判” 方案,主张先实现局部停火再逐步推进全面和平,但这一建议未得到俄乌双方的积极回应。意大利由于国内经济困境,更倾向于减少对乌援助,将资金用于国内经济复苏。欧盟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,欧盟对乌援助承诺已兑现不足 60%,部分国家因财政压力开始缩减援助规模。

制裁威胁的实际效力需审慎评估。特朗普团队提及的 “次级制裁” 若实施,将波及与俄有贸易往来的第三国企业。俄罗斯对此早有准备,过去两年已将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 40% 降至 15%,与中国、印度等国的本币结算规模增长 3 倍。其能源出口虽受限制,却通过调整流向维持基本盘,对土耳其等国的原油出口量同比上升 45%。俄罗斯还在积极拓展与拉美、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,今年上半年与巴西的贸易额增长 28%,与南非的贸易额增长 32%,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西方制裁的影响。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,该国黄金储备量较去年增长 15%,进一步增强了应对外部金融压力的能力。

再不停火就危险了!特朗普再发最后通牒:限俄12天达成和平协议,信号强烈

贸易(资料图)

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这一通牒的反应也各不相同。民主党议员普遍认为这是 “为了选举而进行的冒险外交”,可能损害美国在国际上的公信力。部分共和党资深议员则表示支持,认为 “应该尽快结束这场消耗美国资源的冲突”。前国务卿基辛格发表文章称,12 天的期限过于仓促,可能导致谈判无法充分进行,反而加剧局势紧张。美国国务院内部对此也存在分歧,有官员担忧这一通牒可能让俄罗斯产生抵触情绪,不利于和平进程,也有官员认为这是推动局势转变的必要手段。

这场由美国大选周期催生的外交施压,正将俄乌冲突推向新的未知地带。12 天的期限如同悬顶之剑,既考验着莫斯科的战略定力,也检验着基辅的现实选择,更折射出全球地缘格局的深层裂变。和平的曙光若要显现,或许需要超越短期政治算计的长远考量,在妥协与坚守之间寻找脆弱的平衡点。国际社会应发挥更大作用,积极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,为实现持久和平创造有利条件。无论是俄乌双方,还是参与其中的各方势力,都需认识到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和伤痛,和平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。

评论